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学讲堂

易富贤:人口视角下的美国大选及启示

时间:2017-04-21 11:10:53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易富贤

    (本文为2016年12月《多维CN》月刊向作者的约稿)

    在美国主流媒体和世界舆论一片不看好的声浪中,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总统,让很多政治分析人士大为震惊。其实笔者在选前就从人口角度分析特朗普将会胜选。

    美国民主党、共和党支持者的人口学构成和趋势

    表1 不同种族、年龄人口对两党的支持率

    
来源:美国有线电视台(CNN)的出口民调(Exit Polls)


    比如说2016年男性白人的选票占总选票的34%,其中31%投给了民主党的希拉里,62%投给了共和党的特朗普。

    民主党赢得了大多数年轻人的选票,而共和党却获得了多数老人的选票。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的思想都比较“自由”,而老人比较“保守”。比如2016年18-29岁、30-44岁、45-64岁、65+岁的白人,43%、37%、34%、39%支持希拉里,47%、54%、62%、58%支持特朗普。可见,年轻白人支持民主党的比例高于中老年人,但是即便如此,18-29岁的白人也是大多数支持共和党的。2012年18-29岁白人选民,也是44%支持民主党,51%支持共和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年轻人中少数族裔比例高,而老人却主要是白人。

    1776年美国建国的时候,总人口才250万,白人占79%,黑人占21%。随着欧洲移民的增加,白人占比提高到1932年的89.8%,黑人占比则降至9.7%。1932年后白人比例开始下降,分别在1980年、2001年低于80%、70%。根据美国普查局2014年的预测,白人占比将在2020年、2044年低于60%、50%。

    表2 不同族裔的人口占全国比例(%)

   


    1968年以来,白人一直是支持共和党的。2000年、2012年、2016年共和党总选票中有91.4%、89.4%、86.7%是白人选票。1980年共和党的里根赢得了56%的白人选票而大获全胜,2012年共和党的罗姆尼赢得了59%的白人选票却败选,这是因为选民种族构成发生了改变,1980年白人选票占全国的88%,而2012年只占72%了。

    支持民主党、共和党的比例,1980-2016年白人平均为40%、55%,黑人为88%、10%,拉美裔为66%、30%,1992-2016年亚裔平均为55%、39%。这种选举的基本盘短时很难改变,那么意味着共和党赢得选举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所有种族对某党的偏爱度都超过60%,那可能就意味着国家在分裂。实践也证明,奥巴马时期种族矛盾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还有加剧的趋势。如果共和党要靠赢得60%以上的白人选票才能偶尔胜选,那么意味着美国族群间将不再和谐;如果民主党长期执政,意味着美国的两党民主政治的终结。

    为什么特朗普会胜选?

    特朗普胜选的原因,首先是他巩固了共和党支持者的投票率。在面对那么多负面信息和媒体一面倒的反对下,他仍然能获得62%的男性白人的支持。特朗普承诺给愤怒的白人、蓝领以工作、尊严、边界安全,激发了俄亥俄、宾州、密歇根等“铁锈地带”选民的投票激情。而希拉里“政治正确”的主张对摇摆州来说是口惠而实不至。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吸引女性白人的选票能力远不如2008年的奥巴马,也不如1996年的克林顿,她也没有能够如奥巴马那样吸引到少数族裔的选票。特朗普的选举造势活动中,每次都有数千、数万热情的参与者;而希拉里的造势活动却只有稀稀拉拉数百人。

    其次是年龄结构改变有利于特朗普。2016年18岁及以上(18+岁)选龄人口比2012年增加896万,其中18-44岁只占151万,而45岁以上却占745万。一方面是年龄越高,投票率越高,比如2000-2012年这四次选举中,18-29岁、30-44岁、45-59岁、60+岁选民的平均投票率分别为42%、58%、67%、70%;另一方面,18-44岁人口大多支持民主党,而45+岁人口却是一面倒支持共和党。2016年的65+岁白人比2012年增加了409万,这个年龄段白人投票率最高,且都是共和党的铁杆支持者。并且11月8日天气很好,有利于白人老人投票。

    身体健康状况对选情也有影响。特朗普、希拉里分别是70岁、69岁,是美国历史上最“高龄”的一对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身体好,每天都有造势活动,甚至一天好几场。而希拉里的身体明显吃不消,造势活动远远少于特朗普。美国的中位年龄在1935-1983年一直徘徊在28-30岁,但是2016年提升到了38岁,到2030年将达到40岁,意味着老人参选将是“新常态”,医学对政治的影响也将更为明显。

    此外,2013年废止了《投票权法案》后也降低了民主党支持者的投票率。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签署的《投票权法案》旨在保护任何人不受种族或肤色影响而平等享有投票权。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后,共和党认为种族歧视已成历史,2013年最高法院裁定《投票权法案》第四条违宪,等于是釜底抽薪地废掉了《投票权法案》。而在共和党的推动下,2016年共有17 个州(包括俄亥俄、威斯康星等关键的摇摆州)出台了新的选举限制,减少了投票点,增加了少数族裔、低收入者、年轻人的投票难度。

    表面上,2016年民主党的选民基础扩大。但是民主党增加的是投票率低的年轻人和少数族裔,2000-2012年这四次选举中,白人、黑人、拉美裔、其他族裔的投票率分别为62%、63%、43%、45%,而2016年黑人投票率也有所下降。实际上,这次共和党却增加了数百万白人老人这一铁杆支持者。可以说,这次选举是“白人老人和少数族裔”之间的博弈,前者暂时占了上风。

    选前,笔者曾从人口角度逐一分析了几个摇摆州的选情,判断特朗普会赢。这里以佛罗里达州为例看看“白人老人”是如何与“少数族裔”博弈的。2012年佛州共投票850万张普选票,共和党比民主党少拿7万张。佛州有29张选举人票,是本次选举最关键的决胜州。2016年佛州18+岁选龄人口比上次增加了81万,其中白人32万,少数族裔48万,看起来对共和党不利。但是增加的这81万18+岁人口中,18-44岁只占10万,45+岁却占71万,尤其是白人45+岁人口增加了36万。由于佛州的气候好,这些年有大量的老人移居佛州;2016年全国45+岁人口占18+岁选龄人口的53.5%,但是佛州却占62.5%,可见气候也影响了选举。白人占佛州18+岁总人口的64.8%,但是却占45+岁人口的70.4%,这些人的投票率是“一个顶俩”,并且是一面倒支持共和党。另外,佛州的拉美裔占全州18+岁人口的17.9%,高于黑人的12.9%;佛州的拉美裔中有31%是古巴裔,古巴裔有超过50%是支持共和党的。结果是,2016年佛州选票比上次增加了90万,特朗普比希拉里多赢得11.3万选票而拿下佛州。

    但是长远看,随着白人占比的继续下降,共和党今后胜选的难度将不断增加。

    特朗普胜选对美国未来人口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特朗普"让工作回到美国”的竞选口号对男性白人有强烈的吸引力,这其实有深层的社会原因。

    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支柱,妇女是人口再生产的的主要承担者,男人是物质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但是在远古时代,没有婚姻制,男性缺乏扶养孩子的动力,妇女独立艰难地扶养孩子,人口难以增加,也无从产生文明。婚姻制建立后,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完美地统一在家庭内,妻子分享丈夫的“物质产权”,男性获得了“人口产权”,劳动积极性提高,“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人口增加,产生了人类文明。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1960年美国妇女的劳动参与率还只有35%,因为当时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高达3.6,很多妇女需要照顾孩子,男人则需要努力工作以养家,20+岁男人的劳动参与率高达88%,虽然辛苦,但是在妻子和孩子面前有尊严。当时的非婚子比例还只有5%。

    人口决定需求,需求决定消费,消费决定就业,社会的工作机会是有限的。但是196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物质再生产的成就,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到1980年的45%;男性劳动参与率自然不断下降到1980年的81%。

    1970年代之后,由于贪图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成本,在资本的推动下,美国的制造业不断外移,工作机会也流失。1980年美国的从事工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30%,随着资本的外移,该比例降至1990年的26%、2000年的23%、2010年的17%。而德国由于制造业没有如美国那样往外转移,2014还有29%的劳动力从事工业。

    制造业的萎缩,一方面导致美国经济占全球比例从1985年的34%下降到2015年的24%,一方面也导致整个就业市场的萎缩,因为没有制造业的支撑,服务业也就没有可服务对象。美国20+岁男性的劳动参与率从1980年的81%降至2000年的77%,奥巴马上台后,更是进一步从2007年的77%降至2016年的74%,意味着大量男性退出了劳动力市场,是隐性失业。这对“铁锈地带”影响最大,这些人是特朗普的重要的选票来源。

    笔者2009年在《二十一世纪》发表《独生子女政策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困局》,根据总人口与就业机会的比例关系,判断美国必将重振制造业,将就业机会转移回国。这次特朗普上台,是要动真格的了。这将对中国外向型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中国也应该吸取美国的教训,在通过“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必须防止资本外移所导致的就业机会的流失。

    美国男性劳动参与率下降,他们没有能力养家,这就进一步驱使妇女将劳动参与率提高到2003年的60%(此后保持稳定),一部分妇女从此丧失了培养新一代的激情(也缺乏时间和精力)。男女在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互补性平衡就被打破,加上社会福利的改善,很多妇女就不必依靠丈夫而是依靠社会福利这个“公共父亲”来协助扶养孩子,非婚子比例从1960年的5%提升到1980年的18%、2008年的41%。

    图1 美国历年的劳动参与率和生育率

    


    2014年全国、白人、黑人、拉美裔、亚裔-太平洋岛民的非婚子比例分别为40%、29%、70%、53%、16%(东亚裔应该低于5%)。也就是说,黑人、拉美裔的孩子很大比例是靠社会福利这个“公共父亲”来扶养的,而白人、亚裔除了扶养自己的孩子外,还得额外纳税来当“公共父亲”。1989-2013年白人、黑人、拉美裔、亚裔-岛民的平均生育率为1.82、2.13、2.70、1.81(东亚裔应该只有1.3)。拉美裔和黑人的生育率高于全国,人口占全国比例不断上升,很大程度是因为社会福利制度造成的。

    有养家能力的中产阶级享受生活而不去养孩子,对社会是一种浪费,也是制度性地剥夺他们的生育权。将人口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担交给单亲母亲,对她们也是不公平的,没有丈夫的帮扶,很多单亲母亲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自由选择职业的余地。并且这种社会福利制度也是不可持续的。1986-2006年,美国的20-64岁劳动力与65+岁老人之比稳定在4.8,能够维持社会福利制度。但是劳动力/老人在2007年开始下降,2016年只有3.9,2030年、2050年只有2.7、2.4,意味着老人福利将压制儿童福利,政府无力提高儿童福利,单身母亲将越来越养不起孩子,生育率将下降(2007年后就已经开始了),社保制度就面临危机,最后最大的受害者是所有妇女(比男人长寿7岁)。

    特朗普提出了新的人口政策。他的“可负担照顾儿童计划”是让产妇有6周的有薪产假,准许开设照顾儿童存储账户,照顾孩子和老人的费用(上限是4个)可以全额抵税。能够享受照顾抵税的收入,设有上限:夫妻俩收入不超过50万美元,个人收入不超过25万美元。而低收入者也无法享受抵税、免税政策的优惠,因为他们不纳税;但是却可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提高收入。因此这项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中产阶级,将极大地促进中产阶级的生育积极性,也可能将改变美国的种族结构。

    特朗普的改善就业的计划如果成功,也将提升男人的养家能力,那么妻子则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抚养孩子,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将有所下降。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保持在50%应该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寿命延长,育婴期占生命周期的比例缩短,老年化在提高,妇女不参加物质再生产对个人和社会都不利。但是男性的劳动参与率应该维持在80%以上才行。

    这种“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传统家庭模式比“不亲其亲,不子其子”的社会福利更符合生物学本能,也更为高效,也对妇女更为有利,在丈夫的帮扶下,生活更加安定,也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并且妇女比男人长寿7岁,晚年能依靠孩子养老。但是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降低低收入家庭的养育成本,保障他们的生育权。也就是应该在“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基础上“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家庭为主,社会为辅。

    共和党的价值取向也有利于提升生育率。共和党坚守传统的家庭价值,限制堕胎,反对同性婚姻,家庭更加稳定,生育率也更高。将各州2000-2016年5次选举对共和党、民主党的支持率平均,将2010-2015年的生育率平均,从下图可见,各州对共和党的支持率与生育率正相关,而对民主党的支持率则与生育率负相关。

    表3 各州2000-2016年对民主党、共和党的支持率与2010-2015年的生育率

    


    图2 各州对民主党、共和党的支持率与生育率的相关性

    


    1960年代、1970年代,美国的自由主义思潮高涨,传统家庭价值被颠覆,生育率从1960年的3.65降至1976年的1.74。1980年共和党的里根当选总统后,恢复传统的家庭价值,生育率也回升到1989年的2.0,到2007年一直稳定在2.0-2.1左右。而欧盟、日本的生育率则从1976年的2.0、1.85降至1989年的1.67、1.57,再降至2007年的1.55、1.34。这种生育率的差异奠定了美国现在经济活力超过欧盟和日本的人口学基础。

    奥巴马执政后,美国的生育率从2007年的2.12下降到2015年的1.84,如果这种势头不能遏止,那么将奠定美国今后经济衰退的人口学基础,奥巴马时代将是美国由盛转衰的拐点。奥巴马时期的生育率下降,除了经济原因(老年化导致经济减速)外,还因为在民主党的推动下出台了一系列“自由主义”政策,比如2013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了《捍卫婚姻法案》无效,2015年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国合法,奥巴马称之为“美国的胜利”。同性恋人群比例很低(他们的权益可通过其他民法来保障),真正愿意结婚的人比例更低,但是同性恋婚姻却将颠覆传统的家庭价值。

    美国的大学和媒体是一面倒支持民主党的,台湾和大陆的很多学者在美国短期留学几年,接触的是民主党的政见,缺乏对美国社会的深层洞察。比如台湾政治家们复制美国民主党的政治理念,在亚洲率先推行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一大批单身未育的政治家们的言传身教下,台湾的生育率从2000年的1.68下降到2015年的1.18,奠定今后经济长期衰退的人口学基础。

    而俄罗斯的生育率却从1999年的1.16上升到2015年的1.78。原因是普京呼吁回归传统的家庭价值,限制堕胎,反对同性恋婚姻,并出台鼓励生育的经济政策(应该比特朗普的政策更加有效)。

    中美需要合作而非对抗

    特朗普当选后似乎将矛头指向中国。其实人口结构决定了中美之间更应该合作,而不是对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当初美国拘泥于传统的冷战思维,外交短视,导致了伊拉克危机和现在的ISIS危机。

    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已经使得中国的人口结构满目疮痍,面临深重的老年化危机,不可能挑战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而与中国大陆文化类似的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韩国,已经在1.2左右的超低生育率的泥潭中挣扎了十多年而无力自拔。停止计划生育后,让人口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习近平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这需要改革整个社会、经济、价值体系,难度比1979年的改革开放要大多了。习近平多次提出要恢复传统的家庭价值。

    美国的人口结构也不断老化,传统盟友都已垂垂老矣,就更需要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在国际事务上进行合作。美国的人口种族结构决定了民主党长期执政的可能性,那么在民主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经济体系下,生育率将继续下降,人口将不断老化,经济活力也将不断减弱。而欧洲、加拿大、台湾的政党已经比美国民主党还要“自由”,只有美国共和党是西方文明的中流砥柱,但是却是“拔剑四顾心茫然”,昔日的“政治上的盟友”变成了“价值观上的对手”。特朗普任内需要大幅改革社会、经济、价值体系,才能让美国的人口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面临的任务和价值观来看,特朗普与习近平、普京更有共同语言。今后世界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政治”上的差异,而是人口和文明的存续。负责任的大国领袖确实是应该携手共同应对人类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人口危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