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青会 > 红色社团

吉林省高校依托 “红色社团 ”引领大学生立志成才纪实

时间:2012-09-02 23:47:48  来源:  作者:实习生 郭薇 记者何威

我省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用先进文化武装大学生,以“红色社团”为载体,引领大学生立志成才。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青年人如何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事物,需要真理的引领。22年前,原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的4名青年,面对国内的政治风波和世界形势的风云突变产生了迷茫,在审视社会现实、苦苦找寻人生坐标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拿起了马列和毛泽东的著作,自发组建了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学习小组。这个学习小组后来正式定名为“M·M”学习研究会(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研究会)。研究会像一颗星星火种,带动了我省高校一大批“红色社团”的涌现,从而开创了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依托“红色社团”引领大学生立志成才。

一颗学习的火种遍燃全省

当今的大学生是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成长在社会转型期的一群青年。

当今的大学生又是生活在价值多元时代、渴望独立思考的一群青年。

两厢相撞,自然要引发无数个“为什么”。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青年学生的认识就会出现偏颇。

面对同学们思想上各种各样的困惑,多年来,我省各高校的党委、关工委、共青团组织,以及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相关部门,效仿“M·M”学习研究会的做法,及时帮助学生组建了各式“红色社团”,引领他们从马列理论、毛泽东思想中,从邓小平理论中,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从科学发展观中,把握国脉,体认民情,从而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

“号角”理论学习小组、“旗帜”青年理论社……一个个响亮而又富有感召力的名字,在吉林大学、东北师大、吉林农大、长春工大、吉林师大等近40所高校涌现。截至目前,我省高校已涌现出5000多个自学组织,20余万大学生参加,占高校学生总数的42.5%,在引领大学生立志成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吉林大学的“M·M”学习研究会,更是成为全国高校坚持时间最长、学习规模最大的学生社团。许多参加“红色社团”的大学生们,在学习掌握了马列理论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大批人加入党组织。

正如吉林大学“M·M”学习研究会会员、2010级硕士研究生马小锋说的那样:“理论学习对我成长的推动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真理就像一粒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变成我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太多太多。”

一群真理的传播者遍布高校

“我与真理同行,我是真理的歌者,真理因我而传播,我因真理而快乐。” 这是我省高校一大批关工委的老师和热心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们的心声。

这些活跃在各高校“红色社团”中的老专家、老教授,是我省高校“红色社团”生生不息、茁壮成长的优势资源。虽然有许多人都到了耄耋之年,但他们还是满腔热忱地到学生中间,以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述、历经患难始终不变的深情、穿透迷雾更加笃信的忠诚,使学生们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博大精深,感悟到党的英明伟大。

各高校党委、团委的老师,也非常热心“红色社团”活动。他们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使命,不但亲自上阵给学生讲理论课,还积极辅导学生学习马列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原著;帮助“红色社团”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跟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举办了一系列专题报告。他们还帮助“红色社团”邀请省市和学校领导、知名学者、成功人士,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

这些活动使会员们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也提高了他们对党情国情的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份社会的责任担在肩上

学而思,思后醒,醒后行。“红色社团”把真理的种子播洒到同学们的心田,也见证了一个个同学的成长历程。

吉林大学有一名会员叫吴绍军,刚入大学时,情绪低落,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听了一次“M·M”学习研究会的讲座,被生动精辟的讲述所吸引,更被其中所蕴涵的哲理所折服。他觉得,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就像一盏明灯,为他指明了人生的航向,让他坚信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终于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像吴绍军这样,通过参加“红色社团”,在认识上有所提高,积极向上,从而靠近党组织的同学还有许多。

思想理论上的成熟和清醒,产生了行动上的自觉和自省。多年来,“红色社团”会员投身社会实践,踏访农村、工厂、矿山、部队;进社区、进养老院,组织“红色之旅”。在社会实践中,会员们领悟了理论的真谛,更加坚定了信念和理想。

东北师大社团联合会主席王东晗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列协会会长姜赫,有一个共同感悟:“红色社团”使他们找到了认识世界、洞察世事的思想武器。通过接触社会,使他们感觉到肩上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知不觉中就把人生理想的目光放得更高、更远。

现在,大学生们显见的变化是,少了坐而论道,多了对中国当代社会实践的参与和探讨;少了自我迷失,多了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思考与担当。

汶川地震时有他们援助之手,奥运会时有他们充当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心中,有了大气魄、大境界,有了深深的爱国情感和赤子情怀——他们开始把能为国家做些事情、能为国家分忧,作为一份荣耀和自豪。

吉林大学“红色社团”的一位同学,在参加社会实践后激情地写到:凡有志于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有识之士,都应奋发有为,与祖国共克时艰,作出一代中国青年应有的拼搏努力与无私奉献。

这,也是“红色社团”同学们共同的心声。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