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毛泽东学院

第十三届全国“毛泽东论坛”召开

时间:2020-12-21 12:01:56  来源:湘潭大学  作者:湘潭大学

 

 

图片

 


图片

12月19日,第十三届全国“毛泽东论坛”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毛泽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收到论文240余篇,设置4场分论坛和2场讲座,来自全国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近200名专家学者与会,对进一步深化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研讨。


 

湖南韶山管理局局长晏晓明、湘潭大学校长李伯超、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徐俊忠先后致辞。开幕式由长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佑新主持。湘潭大学副校长刘建平主持了第一场分论坛主题发言。 

 

李伯超表示,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面纲领、目标和根本途径,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大关系。本次论坛把“毛泽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为会议主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的深度挖掘,对于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毛泽东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以“毛泽东关注农业、粮食生产的出发点”为论题,阐述了毛泽东关于粮食问题的思考对当下的启示意义。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高度关注农业、粮食问题,把多产粮食作为发展生产的根本出路。这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把“粮袋子”抓在自己手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徐俊忠认为,毛泽东不但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开拓者和设计师,还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科学教育事业、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干部队伍建设等奠定了发展基础。毛泽东汲取世界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之路,是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创造农村“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条件,从而促进农村形成经济中心,逐渐使农村实现“在地工业化”,进而“在地城镇化”,以避免西方城市化过程中的“现代病”,毛泽东这一构想所包含的超越性战略思想与智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越来越成为值得珍惜的思想资源。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原主任张国祚论述了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张国祚认为,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是要注重实地调查、依靠人民、寄希望于青年、尊重科学,为“实事求是”注入了现代内涵,使“实事求是”思想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湖南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刘建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民卿、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喻立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等23名专家分别就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中辩证思想关系、毛泽东文化现代化的方向与路径、毛泽东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等议题作了精彩发言。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舒文在点评时表示,探讨毛泽东与现代化的问题,就是回到新中国的原点,从源头探讨社会发展的问题,梳理关于新中国现代化的思想与实践、实现过程、得与失,以及对当前社会发展建设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全国“毛泽东论坛”自2008年由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等联合创办,每年举办一届,每届论坛依时代发展,聚焦不同主题,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13年来,论坛聚焦学术前沿,围绕毛泽东思想与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讨和交流,产生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力度的研究成果,有力推进和深化毛泽东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的研究。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idWO1TRBR2HlejeDS1iu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