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书会

韩毓海:重读毛泽东

时间:2016-09-21 11:58:26  来源:东博书院  作者:韩毓海

 

      第一章 “地才”

 

  公元1893 年12 月26 日,毛泽东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

  这一天是西方的圣诞节,而按照中国的传统纪年方式,毛泽东的生辰应为癸巳年、甲子月、丁酉日、甲辰时(即当日上午7~9 点),因此,日本学者竹内实在《毛泽东》一书中说:“那是太阳在东方升起的时刻。”

  与鲁迅一样,毛泽东生肖属蛇。“静若处子,动若蛟龙”,蛇也被称为“小龙”或“蛟龙”,毛泽东在世的时候,人们称他为天才,而毛泽东则针锋相对地把自己称作“地才”,拥抱大地本就是蛇的本性,毛泽东则把“大地”比作中国和人民。而“静若处子”就是含蓄低调,这正是毛泽东性格的重要方面。

  1973 年6 月22 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会见马里共和国总统穆萨·特拉奥雷。特拉奥雷说:“我们非洲人都认为毛主席是天才,而且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天才。法国人教导我,拿破仑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天才,但我认为同毛主席对世界的贡献相比,拿破仑不及毛主席的1/3 。”毛泽东摇头说:“你把我吹得太高了。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吧。都是人民群众的经验,我做的总结。没有人民,啥事都干不成啊!请你少吹一点儿了,我的朋友啊,你也不要强加于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毛泽东就诞生在中国湖南的大地上。

  湖南地理闭塞而风光秀丽,自古号称“四塞之国”,湘、资、沅、澧四水流入洞庭湖而又汇入长江,八百里洞庭的周边,蜿蜒着苍茫的五岭山脉和衡山山脉,这里有中国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在三湘四水美丽的大地上,覆盖着浓密的树木,苍翠的竹林、连绵的茶山和茂密的果园,散落着色彩斑斓的稻田、棉田、麻田和菜地。毛泽东诞生的时候,湖南已经有3 000 万人口,这里山高流急,民性倔强,“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这4 句话,是对湖南民风的经典概括。

  湖南又称楚地,“惟楚有材”一句,出自《左传》。楚地最著名的人物是屈原,他的诗篇以湖南的山河为背景,以香草美人为比兴,以长歌咏叹变四言,铿锵鼓舞。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的鼻祖。毛泽东20 岁时所做《讲堂录》笔记,后11 页便是手抄屈原的《离骚》和《九歌》,而毛泽东本人的诗歌,也鲜明地继承了屈原的风格。

  1975 年7 月,82 岁的毛泽东在与芦荻谈到自己的一首诗时说:“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记的,到老年更容易回忆、怀念这些。”毛泽东当时谈到的那首诗,题为《七律·答友人》,写的正是湖南: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虽说四周皆山,地理闭塞,不过近1 000 年来湖南却几乎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中心,把湖南看作中国的新儒学—理学和心学的主要策源地,其实也并不为过。理学的开山人周敦颐即是湖南道州人,他是《太极图说》和《通书》的作者,他的《爱莲说》,至今是中国孩子们喜欢诵读的美文。公元976 年创办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1167 年,朱熹曾经在此与书院主持人张栻展开辩论,是为“朱张会讲”。1507 年,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在此讲学弘法,明末清初的王船山以《读通鉴论》总结中国历史,晚清的魏源则以《海国图志》和《圣武记》开辟了思想和知识的新局。从此,湖南便以“经世致用”的新风引领中国的思想与学术,岳麓人更以“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而自豪于乡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者,“廉”也。莲,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圣贤品质的象征: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理学思想的核心是:通过读书和学习,人人皆可成为圣贤,而圣人不过是肯用功学习的常人。毛泽东毕生提倡学习和“改造我们的学习”,他正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湖南人。

  1972 年9 月27 日晚,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说:“我是中了书的毒了,离不开书。”他指着周围书架及书桌上的书说:“这是‘稼轩’(按,指《稼轩长短句》),那是《楚辞》。”于是在座的大家都站起来,参观毛泽东的各种藏书,田中角荣感慨道:“今天使我感到,不能借口忙就不读书了,要好好读书才好。”毛泽东这时便说:“没有什么礼物,把这个(朱熹《楚辞集注》)送给你吧。”

  田中角荣后来回忆道:毛泽东这是借屈原的例子,含蓄地把美日关系比作秦与楚的关系,从而提醒我日本不要被美国所绑架。与美国混在一起,最终吃亏的还是日本。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为两事。”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主张“六经皆史”,史即“事”也,人只有通过劳动、行动和做事才能表现他自己,空谈误人,空谈误国。毛泽东的《实践论》继承了王阳明的《传习录》,他毕生倡导“实事求是”,他是个辛勤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湖南人。

  近代以来,湖南又以“湘军”闻名。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左宗棠平定了新疆,民国初期的湖南才子杨度,曾做《湖南少年歌》道:“我家数世皆武夫,只知霸道不知儒。”“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湖南其实是个“兵窝子”。

  中国历史上长期文武分治,居于领导地位的士大夫阶级是个动脑不动手的阶层,而这种风气到了近代湖南方才为之一变。曾国藩的追求是“朝出鏖兵,暮归讲道”,“上马杀贼,下马读书”,而毛泽东则将此发展到极致:以思想和学问治军,将战争升华为哲学。

  湖南独立的自由思想,不磨的斗争志节,培育了“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毛泽东。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