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诗会

豪情澎湃的圣地歌者——诗人李军广印象及《西柏坡颂》浅析

时间:2017-01-06 06:11:22  来源:河北文明网  作者:张凤奇

 

豪情澎湃的圣地歌者
河北文明网   时间:2017-01-05 09:54:00
——诗人李军广印象及《西柏坡颂》浅析

一、军广其人

  丙申桃月,春意渐浓。一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电话传来:“老兄忙吗?我的诗集《西柏坡颂》出版了!给你送一本过去。”听得出来声音里充满了难掩的激动之情,得到挚友军广的喜报,我为他感到由衷的赞叹,为山魂诗社、平山乃至中国的第一本红色圣地政治诗歌长篇巨制横空出世而震惊、欢呼!

  第一时间览读了军广和鹿泉市政协原主席、著名学者尤拴庆合著的《西柏坡颂》,那振聋发聩的铿锵之声,那激情似火的豪放语句,那硝烟弥漫的枪林弹雨……在我的脑海久久萦回,我似乎沿着那行行诗句向战歌嘹亮的西柏坡走去。

  今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李军广,一米七五的个头,外表温文尔雅,但平时说话共事又极其豪爽大气,在众兄弟圈子里口碑极佳。他的举手投足间蕴含着诗人的特有气质和侠义情怀,又不失老区人的质朴。他的故里革命圣地西柏坡咫尺之遥的霍宾台村,是平山县第一个党支部创建地,村里先后走出了于光汉、李法庄等一大批革命仁人志士,建党伊始,时任平山县红军游击队政委的栗再温,曾长时间在该村指导工作,由此,一个普通的村落在老区的革命史上闻名遐迩。正是这块特殊的土壤熏陶并滋养了诗人军广的红色基因。

  20年前,正是我们山魂诗社风生水起的时期,诗社创始人之一曹郁介绍军广加入了山魂。自此我们开始了较多的接触,军广凭借自己的品行和才气很快就成了诗社的骨干社员。

  军广先在一家县办企业当秘书,后追随曹郁在石家庄办报刊,几经辗转后,到西柏坡纪念馆工作数年,现供职于平山大吾的东圣集团旗下的生态谷。作为一个优秀的歌者,无论身在何处,赤心不改,诗情依然。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写作,尤其钟情政治抒情诗的创作。

  军广告诉我,创作歌颂红色圣地题材长诗的想法,由来已久。由于从小受到革命历史的耳闻目染,一幕幕血色场景时常在脑海浮现,耳旁似乎萦绕着先烈的呼唤,歌颂红色历史不自觉便成为一个有使命感的诗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据军广说,他的写作风格得益于原河北省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平先生的影响,在创作时,把张先生的作品作为他的圭臬。同时,在写作手法和题材上,得到省政协常委曹郁、山魂诗社社长峰奇、大型史诗《大地歌唱》作者张金发等几位诗友的影响和启发。

  《西柏坡颂》从开始构思到定稿,历时 4年,数易其稿。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克服了常人难以忍耐的孤独和寂寞。创作期间,他走访了好多个革命前辈,向他们虚心请教,潜心挖掘;他不时与家乡西柏坡的山水对话,从一草一木中寻找灵感;他翻阅研读了所有能找到的红色史著,从一字一句中考证真伪。花开花落,几度春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首首激情之歌在诗人的笔下泉涌而出。

二、《西柏坡颂》浅见

  置身在充满躁动、金钱至上、理想缺失的世风之下,诗人能静心创作出如此饱含革命激情、充满正能量的鸿篇巨制实在难能可贵。没有超强的定力和毅力,怎能抵御纷杂的诱惑?没有缪斯的眷顾,怎能为诗潜心如一?没有对党和革命的坚定信仰,怎能唱出发自肺腑的赞歌?诗人军广用自己的作品书写了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2001年,我成了北漂一族,由于工作缘故,与山魂的诸位诗友见面的机会少了,和军广也少有联系。几年前听他说要创作以西柏坡为题材的诗歌。没想到几年不见他竟然搞出这样一部令人震撼的巨作。读罢诗作,令人起敬,心潮澎湃。叫绝之余,红色圣地的历史画卷如现眼前,一股革命豪迈之气扑面而来。

  印象一:气势宏大,可谓大手笔。透过《西柏坡颂》的整个诗卷,多是“歌颂”的章节,歌颂领袖、歌颂英雄、歌颂普通的战士,但是,诗人没有刻意的矫情,并非只是空洞的赞美,大多是实实在在的真情礼赞。在表现形式上,借鉴了郭沫若、田间、郭小川、张贤亮等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的写作风格。1.谋篇布局:节奏有序、恢弘大气,自由奔放,淋漓潇洒;2.遣词用句:或战鼓咚咚,或行云流水,大都朗朗上口,合辙押韵。3.表现手法:采用了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颂歌形式表现了诗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或许更体现出诗人情感的丰富和创作才华的富有。

  印象二:正气凌然,充满正能量。每一个诗人应该是正义和道德的歌者,更应该是人民的歌手。基于对共产党、对革命领袖、对英雄战士、对老区人民的真情厚爱,军广的每一段诗句都积极向上,饱含真情,充满正能量。他写领袖:“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一句严厉的话语/……铁的纪律无法虚构/党的威望,人民的信任/构筑着固若金汤的革命大基/……一声严厉话语/让历史记住/中国共产党人无私的心迹”;他写战士:“白老虎屯/三十七个沙哑的嗓子/齐吼枪林弹雨中最响亮的歌曲/光荣的朱德投弹手/每一颗子弹,手榴弹/嗖嗖割裂开战火凝固的空气/每一座土屋饱蘸惨烈的硝烟/大写着战士们狂涛般的进击”; 他写人民:“人民捧了黄灿灿的小米/挂起明晃晃的放羊铲/带起了红肚兜,扎起红腰带/随诗人告别延安”“人民捧着热腾腾的年糕/把我们迎进谷垛围定的家园/沧桑的皱纹里/是十三年炽烈的醇酒啊”。因为作者有如此的大爱,才有了心灵深处的创作动机和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才有了独特的政治视角和无数次的灵感碰撞,才有了洋洋洒洒、催人奋进的感人诗篇,这也应该是此作的价值所在和最大亮点。

  印象三:手法新颖,字句诗味浓。一首好诗肯定有诗眼,有让人过目难忘的警句。诗人在写作手法、炼词造句上做了有益的探索。首先,在排列句式上借鉴了我国近代著名诗人郭小川,贺敬之的风格,多用长句,排列自如,如武士不肖短刃,惯舞长枪一般,避免了阅读朗诵的短促感,彰显了长诗气势,与整部诗卷气场相融。除此之外,诗人还很注重诗歌语言的把握,土洋结合、灵活机动,不拘泥、不老套。诗人力图改观传统辞藻,避免感性口号和书面政治语言,大量采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歌应有的含蓄、意境推向巅峰。同时,作者试图创新,将传统的与现代嫁接,巧妙地将乡土俚语植入诗行,无斧凿之痕,无缝隙之迹,全篇浑然一体,使诗歌更接地气,更富亲和,凸显了红色圣地的地域特色和作品的独特语境,无形之中,传播着西柏坡红色地域的特色文化。

  人无至善,玉难无暇。军广的诗歌也不例外。如:诗作中个别用词有失规范,似有自创嫌疑(也许是为了出奇吧)。如“长歌永注”(见122页)、“倚天长瞰”(见117页)、“严肃地指摘……”(见96页)等尚需斟酌。以上乃一家之言,未必准确,仅供参考。

  读军广的诗,似乎在与太行问道,与滹沱对话,似乎在观赏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沿着诗人的路径,我们既接受了红色革命的洗礼,又领略了缪斯的至美。《西柏坡颂》的出版,是西柏坡的骄傲,更是诗坛的幸事。军广说,他正着手《红船颂》《井冈山颂》《瑞金颂》《长征颂》《延安颂》《新中国颂》等系列长篇红色政治抒情诗的创作。

  作为挚友,祝愿军广赤心永驻,梦想成真,以更加丰硕的成果永夺红色长篇政治抒情诗诗人的桂冠。□峰奇 (作者原名张凤奇。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花山文艺出版社编辑,山魂诗社社长)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