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旗民生

“畜南下、禽北上”恢复退化草原与农田生态系统

时间:2016-08-25 10:11:35  来源:科学网  作者:蒋高明

 1.jpg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  新华社记者赵颖全 摄

 

  1月11日,“首届完美中国生态恢复万宁会议暨第四届中国民间水保护联席会议”在海南省万宁市召开,会议针对建立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城市雾霾产生原因与治理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生态恢复的“万宁共识”。图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在会议上发言。

  以下为发言全文: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维护良好的生态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人类,除了自身生产与生活所需要的空间外,必须考虑野生生物,即那些不会说话的动物或植物的生存空间,而保护野生生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让野生生物自我维持。对于退化的生态空间,除了人类的努力外,自然恢复是非常好的途径;对于退化的农业生态系统,则采取生态学的办法实施修复,要维持恢复效果,必须首先考虑农牧民增收问题,这就需要创新农牧业模式。为次,我们研究团队提出了“畜南下、禽北上”农牧业新模式,即利用农区废弃的秸秆养牛,牛粪还田,增产产量并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在草原上,利用大量的草原空间及其水热资源养鸡,减少大型牲畜数量,促进自然恢复,并发展草原有机食品产业,增加牧民收入。自2005年以来,我们分别在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和山东平邑县蒋家庄进行了大型试验示范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恢复效果,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北京正北方向18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很大的沙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的植被覆盖率在70%以上,草原高度1米以上。“草到马肚子那么高”,“狼、黄羊到处可见”不少中老年人,对当时的沙地景观印象很深。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连年超载过牧,该沙地严重退化, 赤地千里,严重的地段寸草不生。由此诱发了严重的沙尘暴。自2000年开始,中国科学院的一支科研队伍,在那里与黄沙进行了整整十年(2010-2011)的搏斗,硬是在严重退化的沙地上恢复出了一片片绿洲。并骄傲地向国人宣布:他们恢复成功的生态系统,类型恰好为非洲的萨王那生态系统,即稀树疏林草原,有了该类生态系统,中国大陆就囊括了全球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项目区位于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有72户牧民、288口人、面积12.6万亩沙地草地,含有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滩地、湿地5种景观类型。他们选择严重退化的4万亩土地进行试验,其中1000亩作高效地,占4万亩土地的2.5%。在高效地上进行高投入,打井、架电、修路,而在剩余土地上,基本不投入,只建围栏,任其自然恢复。大面积退化沙地草地封育后,采取“以禽代畜”做法,即牛羊逐步被鸡鹅等禽类替代,增加牧民收入。自2005年起,带动牧民先后养殖10万只鸡,自2010年起,在草原养殖柴鸡基础上,引领发展草原柴鸡蛋产业。

  在脱离牲口破坏前提下,沙地草地被压制的自然力得到充分释放。2002年6月,科学家们高兴地发现,在高效饲料地英红玉米高度不足30厘米的时候,封育区草层高度已达1.43米,产草量每亩为5300斤鲜重;2003年,滩地草丛最高达1.85米, 生物量超过6500斤/亩(鲜重)。2008年自然生长的榆树高度已达5~8米。试验区内植被总盖度达60%;2011年已形成稳定的群落。与对照相比,固定沙丘生物量提高了3.8倍,丘间低地提高9倍。野生动物中,野兔、沙狐、大雁、灰鹤甚至狼又回到了这片久违的土地上。

  试验成功后,牧民由原来的每户每年买2万斤干草,到每户分到7万斤干草,从此该嘎查结束了买草的历史。草原养鸡的效益也是很可观的。不计牧民劳动力成本,每只鸡净赚15元左右,超过牧民养牛羊1亩地的收入(平均10元/亩)。牧民那森乌日图在2007年,养殖400只鸡,净收入7000多元;2010年,该牧户卖掉了所有的牛羊,改养鸡和发展生态旅游,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恢复,产生了重大的科技与社会影响。2007年7月20日,美国科学派记者亲自到巴音胡舒生态治理现场报道。2010年,美国大学教科书《地质与环境》在介绍全球不同国家治理荒漠化的成功案例时,引用了巴音胡舒案例。2011年,环保部推出的《生态文明简明读本》录入经典案例。更值得一提的是, 中共十八大之后,自然恢复理念被写进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至此,中国生态恢复走向了正确的治理道路。

  在山东平邑县,有个弘毅生态农场,这个农场别看规模小,但名气却非常大。农场是由我们科研团队于2006年7月成立的。该农场种地的思路与传统不同,他们摒弃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添加剂、转基因6项不可持续技术,增加生物多样性,从秸秆、“害”虫、“杂”草综合开发利用入手,种养结合,实现元素循环与能量流动,生产纯正有机食品,推动城市社区支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大学生就业,最终实现耕地固碳。他们创建“低投入、零污染、高产出”的农业,闯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通过堆肥、深翻、人工+生物除草、物理+生物法防治病虫害、保墒等措施,整合“禽粮互作”优势,实现粮食增产,即利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原理,而非化学灭杀方法控制虫草害。实验4年后,效果十分明显,成功将低产田改造成了高产田。2010年度夏玉米产量为547.9 kg/亩,2011年度冬小麦产量为480.5kg/亩。2008-2010年度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等指标开始恢复,土壤中营养元素主要来源于牛粪养殖中的精料。

  通过脉冲式杀虫灯鸭、鸡、鹅、天敌昆虫、野生鸟类、人工除草等多项病虫草害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有机农田虫害。在完全摆脱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污染环境下,由于作物生长环境健康,露天种植的作物病害很轻,对产量影响非常小。在现代农业模式下,山东农民种植三季 (小麦或大蒜、西瓜、玉米),纯收入不足1000元/亩,而弘毅生态农场的有机农田亩净收入5000元/亩。在坚持“六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前提下,该农场已成功将低产田 (600公斤/亩,玉米小麦周年产量)改造成吨粮田 (1028公斤/亩),充分显示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强大威力。

  实验开展7年来,已带动农场所在地蒋家庄村10户农民,开展秸秆养牛160头;带动蒋家庄以及周围村、乡镇等发展林下养鸡30000只;养蛋鸭300只;养笨猪150头;成立了由农民组成的“山东平邑乡土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蒋家庄建设户用沼气130户;带动蒋家庄村容整治街道900米。带动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浙江、江苏、广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基地等企业家、农民、军人从事有机农业,充分展示了科研示范作用,在全国累计推广有机农(草)业面积约14.5万亩。

  弘毅生态农场通过质量过硬的有机食品得到市场认可,最终证明生态学不是软道理,他们在保证产量不下降甚至还上升的前提下,杜绝了有害化学物质对耕地的伤害,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他们成功的法宝就是恢复生态平衡,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他们不用转基因技术,而是尽量恢复并引近本地物种,正是那些物种发挥了重要的增产、增效、环保的作用。他们充分相信生态循环农业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