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学会 > 红色学院

蒋介石临终前两个月密邀毛主席访台实录

时间:2021-01-23 12:55:08  来源:大救星官网  作者:佚名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与蒋介石再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等于说二人之间再没有任何接触,只不过,他们之间的接触是以特殊方式进行的。

毛主席看出蒋介石不想分裂中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6月27日,杜鲁门以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危及太平洋地区安全为由,公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当时的蒋介石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以他自己的兵力,不可能守住台湾,因此,他希望美国人帮助他守台湾,希望美国第七舰队这个“保护伞”能长期在台湾海峡存在。另一方面,他也看出美国人有分裂中国的阴谋,杜鲁门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就是他们分裂中国阴谋的一部分。因此,在美国人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之前和他商谈此事时,他没有表示同意。经过反复思考和权衡,最后他下定决心,即使美国人从台湾海峡撤走第七舰队,也要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当美国人公开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时,他决定公开表示自己的这个态度。6月28日,经蒋介石授权,国民党“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一方面接受美国关于台湾防务的计划,另一方面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仍为各国所公认,国民党接受美国防务计划,自不影响国民党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之立场。他特意在声明中表示:“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一部分”,“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
毛主席看到叶公超这个声明后说,蒋介石还有一点良心,不想分裂中国,不想成为千古罪人。
1954年12月,美台签署了针对大陆的“共同防御条约”。为了表示中国政府强烈的反对立场,打破美国使台湾海峡现状固定化的阴谋,毛主席决定给美蒋以一定打击。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了建国以来首次陆海空三个军种协同作战,一举攻克了作为台湾门户的一江山岛。美蒋慌了手脚,他们一方面在台湾海峡增加兵力,另一方面也极力寻求国际上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和蒋介石各有各的打算。
蒋介石寻求国际支持,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生存空间,多争取一些外援。而美国人则打算借此机会,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搞“两个中国”。美国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搞了一个把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阴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急切呼吁通过联合国的斡旋“来停止中国沿海的战斗”。
他们还搞了大量外交活动,想通过联合国的介入来实现海峡两岸的停火,把台湾问题从中国一国之内的问题,变为必须通过联合国的国际问题。对于美国人的这个阴谋,蒋介石也心知肚明,他决定不接受美国总统的这个“好意”。
当年2月14日,蒋介石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在维护祖国统一问题上,“汉贼不两立”,这也是中国人立身报国的基本立场。他还说:“我决不放弃收复大陆的神圣责任,大陆和台湾皆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不容割裂。”
毛主席看到蒋介石这个谈话材料后表示:在维护祖国统一问题上,蒋介石和美国人考虑的不一样。在毛主席的决策下,中国政府也通过外交努力,争取到了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支持,挫败了美国人企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阴谋。后来,毛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中特意向蒋介石说了这样的话:美国人是靠不住的。
上世纪50年代末,在实行专制统治的国民党的眼皮下,出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情况:台湾有些人,包括国民党内部一些人,也打出了民主选举的旗号,要竞选“总统”。原来,这背后有美国人的阴谋。
美国人见蒋介石对美国搞“两个中国”不配合,就打算把蒋介石换掉,让另外一个更听美国话的人来当“总统”。
在美国人的活动下,台湾政坛上出现了推举“总统”候选人的活动。有人推举陈诚,也有人推举胡适。胡适是个亲美派头子,但他是个文人,没有从政经验,被选上“总统”的可能性不大。于是,美国人就倾全力支持陈诚。美国人支持陈诚竞选,是为了让陈诚当选后,在政治上实现一种过渡,让蒋放弃权力,他们也就便于挟持陈诚搞“两个中国”了。蒋介石对美国人搞这一套的阴谋很清楚。他表面上说同意搞民主竞选,但实际上从来就不打算放弃权力。
正当此时,毛主席表示了这样的态度:在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他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了这样的话:“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好、还是陈诚好,我看还是蒋介石好。但凡在国际活动场合,有他我们不去。至于当总统还是他好……十年、二十年会起变化,给他饭吃,可以给他一点兵,让他去搞特务,搞三民主义。历史上凡是不应当否定的,都要作恰当的估计,不能否定一切。”
毛主席的这番话十分明确,我们共产党只希望蒋介石在台湾当“总统”,而且只要是蒋介石当台湾的“总统”,我们就会给他一定的国际活动空间,“国际活动场合,有他我们不去”。不仅如此,还要让蒋介石在台湾当“总统”当得“稳”,“给他一点兵”。
毛主席是特意在外宾面前讲这些话的。这些话也确实造成了很大国际影响。后来蒋介石能够在所谓“总统选举”中获胜,再次当上“总统”,与毛主席特意讲这些话,给他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是有关系的。 
毛主席和蒋介石第一次派人互相沟通
由于毛主席与蒋介石在维护中国统一问题上见解一致,在挫败美国人搞“两个中国”阴谋问题上,配合也算默契,加上毛主席在国际上公开了他关于支持蒋介石当“总统”的意见,因此,蒋介石有了与毛主席建立特殊联系的打算。毛主席也正想争取蒋介石,以便实现台湾和平解放,因此,也愿意与蒋介石沟通。周恩来于1956年5月5日在接见外宾时,请他们给蒋介石传话说:“蒋介石如果愿意将台湾归还祖国,就是一大功劳,中国人民会宽恕他的。”蒋介石听了这个话,就更想早日与中共方面沟通了。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国共双方都努力寻找能够实现沟通的中间人。这个人终于被找到了,他就是曹聚仁。
曹聚仁是个有一定政治活动能力的文化人,过去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上层人物都有密切接触,国共两党都把他视为上宾,他本人对国共两党也表现出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正是因为这个关系,他在中国共产党解放大陆时,没有留在大陆为新中国政权工作,也没有跑到台湾去为国民党政权工作,而是跑到了香港。他想做一个“不在此山中”的观察者。
按照蒋介石的旨意,蒋经国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两次找到曹聚仁。一次是蒋经国秘密派一艘小型军舰,到香港把曹接到台湾,与曹密谈如何由曹出面建立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沟通渠道。另一次是蒋经国亲自到香港找曹聚仁,与他再次商谈如何与共产党沟通的问题。曹聚仁答应接受蒋介石的委托后,蒋介石就把曹请去了台北。蒋介石、蒋经国在阳明公园会见了曹。会见中,蒋介石向曹表达了自己愿意与大陆沟通的想法,同时告诉曹:“你此番去大陆一定要摸清大陆方面的真实意图。”
曹聚仁于1956年7月到达北京。7月16日,周恩来在颐和园接见了他。周恩来在听了曹介绍的蒋介石的意愿之后,提出了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周恩来说,第三次国共合作的目的,就是实现祖国统一。对于台湾,“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问题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
10月3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曹聚仁,对国共第三次合作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打算。毛主席表示: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中起的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他还让曹到各处去走走看看。第二天,周恩来宴请曹聚仁时,告诉他,今后你就是大陆的常客,什么时候都可以来。
此后曹聚仁多次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为国共两党的沟通而奔忙。曹每次到大陆,毛主席、周恩来都与他秘密谈话。毛主席和周恩来在谈话中都表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图,并且答应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后,给蒋介石以优厚的条件和待遇。曹也在返回香港后转道台湾,直接与蒋氏父子见面,转告中共方面特别是毛主席、周恩来的意见。
经过多次沟通,国共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有了一些共识,比如,国共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都维护祖国统一;国共两党也都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愿。更重要的是,通过曹的沟通,双方也都有了一定的信任感了。
炮击金门不久,毛主席和周恩来在北京会见曹聚仁并请他吃饭。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告诉曹聚仁:“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和他合作。我们赞成蒋介石保住金、马的方针。如蒋撤退金、马,大势已去,人心动摇,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都可由蒋管,不管多少年,但要让通航,不要来大陆搞特务活动。台、澎、金、马要整个回来。”
毛主席还说:“我们的方针是孤立美国。他只有走路一条,不走只有被动。要告诉台湾,我们在华沙不谈台湾问题,只谈要美国人走路。蒋不要怕我们同美国人一起整他。”“他们同美国的连理枝解散,同大陆连起来,根还是你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你的一套。”
当在场的有人提出,美国人一走,美国对台湾的军援会断绝时,毛主席说:“我们全部供应。他的军队可以保存,我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反共在他那里反,但不要派飞机、派特务来捣乱。他不来白色特务,我也不去红色特务。”
曹聚仁问:“那么,台湾人民还可以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吗?”毛主席答道:“照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从上面毛主席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蒋介石是采取十分宽大的政策的,前提是台湾回归祖国,不和美国人搞在一起。但是,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政策一直心有疑虑,后来,在曹聚仁说了毛主席讲在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的话以后,蒋介石才对毛主席的话有一些相信,开始考虑毛主席提的宽大条件。对此,蒋氏父子私下反复议论过,但一直没有提出来。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毛主席把曾经提出的给蒋氏父子的宽大政策,加以细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形成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总体构想。后来周恩来把毛主席的这些构想概括为“一纲四目”。毛主席、周恩来都向曹聚仁谈了“一纲四目”。他们怕蒋介石不放心,还于1963年通过过去与蒋介石、陈诚二人关系都比较好的张治中致信陈诚,在信中转达了“一纲四目”的基本内容。
“一纲四目”的具体内容是:
“一纲”: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总裁(指蒋介石)与兄(指陈诚)意见妥善处理。
“四目”:
第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事安排等悉由总裁与兄全权处理。
第二,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第三,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总裁与兄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
第四,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毛主席、周恩来在与曹聚仁的谈话中除了再次强调这“一纲四目”的内容外,还强调:过去我们谈的意见,不是我们个人的,是中国共产党政府的意见,是官方的,请蒋介石放心。毛主席还提到,蒋介石有什么条件,有什么意见,可以提,我们一定认真考虑。
曹聚仁到台北后,向蒋氏父子讲了毛主席的这个意思。蒋介石、蒋经国、陈诚等国民党高层领导人经过一番研究,决定提出他们的一些条件。他们的这些条件,有与毛主席想法一样的,也有与毛主席的想法不太一样的。曹聚仁带着这些意见,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进行沟通。经过一番努力,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
1965年7月,毛主席与曹谈话中间,毛主席亲笔写了一首词《临江仙》,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表达了毛泽东希望蒋介石回大陆安度晚年的诚意。
7月20 日,回到台湾的曹聚仁在台北日月潭的涵碧楼,向蒋氏父子介绍与毛主席谈话的情况,并且向蒋介石转交了毛主席题的诗。蒋介石看了毛主席的诗后表示,十分感谢毛主席的好意。同时,蒋氏父子根据他们与大陆沟通的结果,拟出了六个条件。蒋氏父子要曹向毛主席转达这六个条件,然后双方再进一步商量。
这六个条件是:
1、蒋介石偕同旧部回到大陆,可以定居在浙江以外的任何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北京建议拨出江西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地(即封地)。
2、蒋经国任台湾省省长。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北京只坚持农业方面耕者有其田,其他内政完全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
3、台湾不得接受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财政上有困难,由北京照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
4、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四个师,其中一个师驻在厦门、金门地区,三个师驻在台湾。
5、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此一师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资格应为陆军中将,政治上为北京所接受。
6、台湾现任文武百官的官阶、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保证只可提高,不可降低。
这些条件,实际上是蒋介石通过曹聚仁和毛泽东多次交涉后形成的,应该说,对双方都有利。特别是在军队问题上、由于毛主席过去有过让国民党保留一点军队的意见,双方在这一问题上能达成统一认识,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毛主席答应把庐山送给蒋介石养老
在毛主席、周恩来的“一纲四目”中没有提到让蒋介石回住庐山的问题,而在1965年7月蒋氏父子商量条件时,却特意把“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地(即封地)”写入六条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蒋介石对庐山情有独钟。他喜欢庐山那美丽的景色和宜人的气候。在大陆时,他曾经有13年是住在庐山的。他在30年代初期,在庐山办过军官训练团。之后,他经常在庐山办公,在那里接见各方面政客和外国使节,还经常在那里召开有国民党要员参加的小型会议。1933年蒋介石出钱买下了原为英国西伊勋爵的别墅,并且对之进行了改造,增建了别墅西边的联体副房。购买庐山房屋后,蒋介石每年中大部分时间是住在庐山的。
1948年8月,蒋介石在庐山他的住所一块巨大石碑上题写了“美庐”两个字。蒋介石逃台后,整个庐山上的建筑均为国家没收,包括“美庐”,改建成中共中央的招待机关,后来中共中央又经常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
1956年10月,毛主席在接见曹聚仁时对他说:我知道蒋介石很惦记他的家乡和他在大陆的一些房产,你可以到处走一走,顺便去那些地方看一看。这样,曹就在当年10月先上了庐山,在庐山住了一个星期,还专门拍摄了“美庐”的照片。他对“美庐”管理得很好表示高兴。之后,曹又去了蒋介石的老家奉化,看到蒋家祖坟保护得也很好。他回到香港后,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介绍了他到庐山、奉化、萧山、宁波、杭州游历的情况,同时附上了一些照片,其中有三张是“美庐”的。 
曹在信中详细介绍了“美庐”受到保护的情况,说:那里面的珍贵物品一样都没有少,都放在原来位置,连宋美龄用过的钢琴也放在原来的位置,餐厅里的银制餐具一样也没有少,蒋介石用过的轿子还摆在原来的房子里。
当然,曹在信中也讲道,现在庐山已经归中共中央庐山管理局所有了,剧院等的名称也改了。曹怕蒋介石对此不高兴,在信的最后写道:“聚仁私见,认为庐山胜景,与人民共享,也是天下为公之至意。最高方面,当不至有介于怀?”
曹在信中还说:“前年宋庆龄先生上山,曾在庐中小住。近又在整理。这些都是中共方面期待你能回到大陆,到时好请你去游山的意思。那时,你原来的别墅,正好准备你来居住。
这个意思,我不能不告诉你。”曹还给蒋介石出主意说:如果能够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你回大陆的主要居住地应该是庐山。“唯情势未定,留奉化不如留庐山,请仔细酌定。”他还说,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意思。而是他与中共高层共同的意思。没有想到,蒋介石看了这封信后,不仅没有介怀庐山归为中共中央管理局所有,而且十分高兴。他仔细看了三张照片,感慨万千。他让曹向毛主席表达他的感激之意。
不久,曹聚仁把蒋介石的态度回复给毛主席、周恩来。毛主席大方地表示,如果国共第三次合作,蒋介石回大陆,庐山可以作为蒋介石养老的地方。毛主席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
1959年他上庐山开会时,发现工作人员正欲凿除蒋介石在石碑上写的“美庐”二字,连忙制止,让蒋介石题写的这两个字保留了下来。
蒋介石听到曹聚仁向他转达的毛主席的这个意思,更加感激毛主席,同时也把这件事情记住了。在1965年拟定条件时,他特意把庐山要作为自己住所一事写了上去。 
晚年的蒋介石曾经密约毛主席访台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打断了国共两党之间的联系。1968年,他听说有人去了他的老家溪口,炸毁了慈庵,十分气愤。他曾嘱咐儿孙:“永记此一仇恨不忘,为家为国建立大业,光先裕后,以雪此家仇国耻也。”但是他不久又听说,周恩来亲自出面,保护了他家在溪口的一切房产和祖坟,心里对中共高层又产生了十分感激之情。
晚年,蒋介石经常想起他在大陆的日子,想到与大陆沟通的问题。就在他出任第五届“总统”之前的一个月,即1972年2月21日,毛主席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竟把他称为“老朋友”。这个消息在美国和香港传了很久。蒋介石注意到,毛主席对尼克松说:“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对毛主席说的这句话,蒋介石思考了很久。
此时的蒋介石十分孤立。在国际上,中共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而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则越来越小,连美国总统、日本首相也都访问了大陆。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对与中共联系有些犹豫。他认为这时主动向中共提出沟通,有点近似于投降。正在蒋介石这么犹豫之时,中共方面却采取了一系列主动行动。在大陆,中共恢复了“二·二八”纪念活动。廖承志也出面发表讲话,重新强调“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欢迎台湾各方面人员来大陆参观、探亲、访友,保障他们安全和来去自由。”1975年,中共方面又特赦了国民党数百名战犯和特务,还给他们的一些人安排了工作,愿意去台湾或者香港的,也可任其选择。
蒋介石得到这些消息后,心中佩服毛主席胸怀之博大,但还是没有采取主动行动。其原因,主要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沟通人选。曹聚仁已于1972年去世。
正在这时,毛主席却派人来了。毛主席派的这个人,是章士钊。章士钊也是一个与国共两党上层领导人都有很深交情的人,但他长期在大陆与共产党共事,与蒋介石等当然没有联系,不过,因为他过去的资望,他到台湾来,当然会受到蒋介石的礼遇。当时章士钊已经92岁高龄,且重病在身,但他还是接受毛主席与周恩来的委托,愿意承担沟通两岸的任务。为了保障章先生的健康,周恩来特意安排了警卫、医生、护士、秘书、厨师、保姆随侍章先生左右。
章先生于1973年5月乘飞机到了香港。他到香港后,就急忙找原来的各种关系,以便恢复与台湾的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和国民党方面联系上了。他当时乐观地派他的女儿章含之回北京,要她转告毛主席、周恩来:各方面关系初步接上,他在香港顶多住三个月即可完成任务回北京。不料,章先生由于劳累,休息不好,于7月1日在香港去世。因为章先生的去世,此次的国共沟通当然就没有建立起来。
但是,蒋介石并没有放弃实现两岸沟通的努力。找不到合适的沟通人选,他就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方式向大陆方面打出信号。1975年春节后,蒋介石秘密找来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让他通过在香港的秘密渠道,向中共方面表示:可以请毛泽东来台湾访问。
主席得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但1975年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周恩来也重病在身,他们两人都不能亲自到台湾访问。
毛主席找来邓小平,亲自向邓小平交待: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两岸可以以此为契机,尽快实现“三通”。
陈立夫得知毛主席打算派邓小平来台湾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为了配合这次沟通,陈立夫还在香港发表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文中说:“欢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人民。”他说:希望毛泽东“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前例,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但是,正当陈立夫积极努力寻求与大陆沟通之时,蒋介石却因病于1975年4月5日去世。海峡两岸的再次沟通又中断了。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