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学会 > 红色学者

黄卫东:评精英的城镇化(一)

时间:2013-03-27 15:27:05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黄卫东

  2011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精英的讲话,其中谈到了城镇化,其具体内容如下:

  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 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但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我们要积极稳妥 地推进城镇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同时,努力为农民工及其家属提供基 本公共服务,使农民能够转为市民。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这段话对我国与城镇化有关的国情有个明确的阐述,就是认为,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

  不久前正式上任后,第一次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说,“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大门给农民打开了,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留在农村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也可以增收致富。现在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

  这两次讲话,本身逻辑上是一致的。问题是,第一,我国现在农村的富裕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已进城打工了,留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和未成年的孩子,有少数从事各行各业的工匠,纯粹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已经所剩无几了。今后并不存在很大数量和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工作。第二,农民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工作,这是早就得到允许的,不存在障碍,要说城镇化的大门给农民打开了,是指给农民们开放,让他们自己投资经营二三产业当老板,他们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

  农民们进不了城,主要原因是在城里打工收入低,买不了房,无法将一家老小接到城里,而不是进入不了城市打工。

  这位精英眼里的城镇化,就是这样一种与现实无关的城镇化吗?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