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学会 > 红色学者

网评:坚决反对食盐市场化改革

时间:2014-11-10 10:41:59  来源:草根网  作者:陈劲松

这几天关于“跨区用盐被罚”的事,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还有新闻中称多地都曾发生、并非个例,我草根陈劲松仔细搜索后得出结论:其实只有3例,分别发生于2014年3月陕西省户县,2014年10月15日河南新郑,2013年3月江苏新沂;这三例在新华网陕西频道2014年11月03日的新闻《上半年陕西户县一家小餐馆因在西安买盐被处罚》中都有介绍。

  固然,国家垄断、特许专营的体制,在各地方法规上的行政区域垄断性规定错了,不利于正常竞争,但是,这并不代表食盐行业的国家垄断、特许专营的整体体制错了,也不能证明食盐市场化就是对的,“跨区用盐被罚”与此两点都没有直接关系。局部的错误改了就是,不能因局部的错误,毁掉整体的正确!况且,这个“跨区用盐被罚”的局部案例,才区区3个而已,说明一直以来,根本没被实施。

 

盐业专营将被废止 食盐安全和价格或受冲

 

  媒体新闻的大肆炒作,则是2014年10月18日才开始。而此时,正是国家发改委研讨盐业市场化改革方案、并征求各部委意见的关键时期!随后,在10月29日中国盐业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已在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通过,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见征求!在此前,已有六次食盐市场化改革的闯关,均未获通过。此等情景,用鼻子也能想到,所谓的“跨区用盐被罚”事件,就是故意炮制出来,误导不会去探明究竟的普通人民群众,去声讨现行国家垄断、特许专营的食盐行业体制,支持食盐市场化改革,为此次食盐市场化方案造势,给发改委等国家部门施加压力,促使食盐市场化方案通过所使的手段!

  由上,我草根陈劲松,坚决反对食盐市场化改革。其他理由如下:

  1、行业特质决定食盐更适合国家垄断、国企专营。

  (1)食盐影响国家战略安全

  食盐虽然本身生产简单,获取不难,但是,食盐是人类生活必须品,而且是每一个人、一日三餐都离不了的生活必需品!所以,食盐与粮食一样,是能够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行业、商品。凡是具备这种影响力的行业、商品,最适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就是由国家、政府垄断后,由国企统一经营、统一筹划。所以,在生产、中间流转批发环节,最好是将特许专营改革成国企专营。

  (2)政府无法完全掌控民企私企

  否则,如果食盐行业完全市场化,必然产生几百家、几千家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食盐,而且个个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绝不会以稳定食盐供给为目标的,绝对不愿意像国企一样,承担“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责任的。民企、私企的眼里、心里,只有利润、钱。那么,一有什么特殊情况,或者不法商人恶意炒作,普通民众必然抢购,并且愿意出高价——因为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一天也缺不了——此时,这些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私营、民营的食盐生产经营企业会干什么?会不会减少销量,等市场价格更高时再卖?会不会借机抬高价格赚更多钱?会的,因为这才符合他们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宗旨。因此,囤积居奇、哄抬盐价就成为必然,从而导致社会大面积的恐慌。

  2011年初,就有不法商人,传播日本福岛核泄漏导致食盐有毒的谣言,以及加碘盐能抵抗碘131辐射等,造成了中国大面积的食盐抢购潮。只是由于国家食盐战略储备充足,且生产经营企业基本为各地国企,调配容易,才快速平息。

  之所以国企积极配合政府,除了国企由政府成立、控股之外,另一大原因是国企的财务、人事、考核掌握在政府机构手里,国企领导们不敢不配合。而民营企业掌握在民企老板们手里,一切老板们说了算。如果中国的食盐生产经营,完全由数百家上千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民营企业掌握,那么,出现抢购潮时,民营企业会有国企那么配合么?会不囤积么?会不涨价么?假设你就有这么一家民营超市,销售食盐,现在有1吨(2000斤)低钠盐库存,成本3.5元一斤(两包),零售价5元一斤(两包),总共可获毛利3000元,突然食盐抢购潮来袭,市场零售价涨到10元一斤,还很紧俏,你如果跟随市价销售,就可以多赚10000元[(10元-3.5元)×2000斤-(5元-3.5元)×2000斤)],总共可获毛利13000元,你涨不涨价?

  况且数量多了,或者规模大了,政府部门难免顾此失彼,管得了明的也不一定管得了暗的,管得了小的不一定管得了大的。对于现代化的跨区域、跨行业的巨型集团化企业,政府机构是没法短期内完全掌握、掌控其内部情况的。

  2、食盐质量需要国家统一经营模式来保证。

  食盐市场化改革,必然导致生产经营企业大量增加,市场竞争激烈,且各自生产管理水平必然良莠不齐,这样就难免生产出问题食盐。而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一直都是属于薄弱环节,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企业自觉,因此十多年来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小的不断,有兴趣了解的话,可以登录掷出窗外网站查看。所以食盐行业市场化改革后,问题食盐难免流进市场,威胁到民众的身体健康。

  (1)利润驱使。

  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难保企业老板不会头脑发热,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就以次充好,或者东添加西添加,或者少一两道去杂质如重金属的工序等等。而国企统一经营请况下,亏损由政府直接兜底,利润为国家所有,国企领导最求利润的动机远远没私企老板那么强烈,因此不需要为利润去干降低食盐品质的事情。

  (2)市场竞争压力。

  食盐行业市场化改革后,众多私营民营食盐生产经营企业蜂拥涌现,激烈竞争在所难免。在食盐产品上能玩的花样有限——即产品差异化战略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更低的生产成本——即成本领先战略就成为首选。那么,想方设法压低员工工资、压低生产设备价格等,以降低产品成本,就成为常态。但是,这类行为,一是必然导致员工心生不满与怨恨,在不敢直接对抗老板、公司的情况下,就会降低工作责任心,工作不到位,甚至也有极低可能产生报复心理,向食言中掺混有毒物质;二是可能导致生产设备的品质不合格,杂质筛选不干净,检测不出有毒物质等,这两点都可能会造成食盐品质下降,甚至导致食盐有毒。而我们国家的食品监督部门工作人员,不可能太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去检查检测处理。所以难免有影响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

  而在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这么多年里,食盐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就是得益于国家垄断、特许专营制度。

  (3)管理漏洞。

  在食盐生产、质量、流通方面企业自我监管水平上,现有的国营盐业公司经营数十年,想必早已有一套成熟规范的操作流程标准,能够保证食盐质量。食盐行业市场化改革后,蜂拥而上的民营私营盐企,必然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研究、建立流程标准、反复更改的摸索过程,在这个较长较混乱的摸索期内,内部产品质量事故必然较多发生,由于与此时管理漏洞多把关不严,问题食盐难免流进市场,从而影响百姓身体健康。

  3、食盐低价格需要国家统一经营来保证

  (1)国家统一经营保证了食盐低价格低利润

  现在的食盐价格是否导致食盐成为暴利商品呢?现在各篇新闻里大肆宣传的段子是这样的:

  “一家民营盐业生产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一吨(2000斤)出厂价大约700元的盐,加上包装和运输,成本也就1000元左右,但是卖到市场上就是3125元-4906元之间。目前市场上400克装的食盐(普通盐)售价在2.5元左右,而按照上述人士说法,每袋食盐的成本在0.5元左右。”

  这段话就是想传递一个信息:现在零售市场上的食盐价格虚高,赚取了4倍的垄断暴利,而原因是现行特许专营体制——我先不说现在国营食盐企业的利润要层层上缴至国库,并最终用在公共事业上。这个来历不明的、所谓的“民营盐业生产企业负责人”的数据是大有问题的。

  首先,生产环节。食盐生产企业是不可能直接面向普通民众直接零售的,所以食盐生产企业是拿不到那1袋2元(2.5元-0.5元)的利润的,生产企业的利润,包含在“一吨(2000斤)出厂价大约700元”的700元之中;

  其次,中间流通环节。食盐的生产有地理地域限制,必须在沿海、盐湖边的盐田上、及盐矿、盐井附近进行,而消费则是全国性的,所以需要在全国进行全覆盖式的运输与储存,套用一句老话:有人的地方就有盐的运输。也因为如此,就必须有中间流通环节、中间渠道商经销商,而且多半都是按省、市、县、乡镇四级层层批发、运输、存储,只有到了乡镇一级,才是面对消费者的零售商。生产与各级渠道商分销由不同企业分担的自不必说,就是产销一体化的集团化企业形式,也必须层层批发,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其1吨成本1000元,只是省级经销商的进货成本,2元(2.5元-0.5元)的利润——准确地说,是还没扣除运输、储存费用、人员工资、各类其他费用以及税费的毛利润,是省、市、县、乡镇这4级共同的毛利润(一般分配是越接近零售环节单位毛利越高些),平均每包每一级别不到0.5元毛利,实际扣除运输、储存费用、人员工资、各类其他费用以及税费后,1袋400-500克的盐,根本不可能有2元(2.5元-0.5元)的净利润,整个中间流通、零售环节有六七毛就不错了。

  而上述我引用的、来历不明的、几乎每篇新闻里都有的段子,根本不给你讲出这中间成本,只说“每袋成本在0.5元左右,售价在2.5元左右”,让你自己算出:每袋盐利润有2块钱,是成本的4倍耶,然后你自然会觉得:真他娘的贵啊,国家垄断食盐,实行特许专营赚黑心钱哪,真要不得。其实很多日常产品如衣服鞋帽等,零售价高过出厂价3-4倍,很常见。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知道,由于存在中间分销成本的原因,现在食盐价格根本不是暴利性价格。而且由于食盐原料是自然生成,取之不尽容易取得(如海水),生产又简单没有技术含量,生产成本低,也决定食盐不可能是能获得3-4倍利润的暴利商品。再加上食盐是每日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巨大,只有低价低利润,普通人民群众才能够长期承受,不会成为生活负担。而这么多年来食盐的低价低利润,就是靠国家垄断、特许专营保证的。

  (2)食盐市场化产生涨价动机

  如果食盐市场化,那将有三类涨价动机:

  一是企业利润最大化。

  不像国企经常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职能,私营民营是完全为了追求利润而产生、存续的。面对持续巨大的市场、硬性食用需求,食盐涨价是有坚实的基础的——再贵,你也得买来吃不是?

  二是有巨大上涨空间。

  现行国家垄断、特许经营体制下,食盐的低价低利润,给了食盐价格充足的上涨空间。一包400-500克的普通加碘盐,不过1-2元钱,两袋合计400-500克的低钠盐、营养盐,也不过5-6元钱,上涨10倍,普通盐也才10-20元,不过一顿低端快餐钱,低钠盐、营养盐也才50-60元,即使上涨100倍,普通盐只有100-200元,一般仍然承担得起,不过是吃不起低钠盐、营养盐。那时,像现在市面上普通盐买不到、到处是低钠盐、营养盐的现象,就会颠倒过来。

  当然,食盐市场化下,因为有竞争,涨100倍没可能,普通加碘盐翻两番慢慢涨到6-8元1袋还是很可能的。此时,因为原料如海水等成本几乎免费,人工成本上涨总是低于物价上涨,所以食盐经营企业的利润必然翻几番。

  三是增加了推广宣传成本而涨价。

  现行体制下只有中国盐业一家央企,其余各地食盐经营公司以行政区划为界,垄断经营,根本不需要做广告推广,所以食盐价格中就没有广告费这块。

  但是食盐市场化改革后,私营民营食盐生产经营企业蜂拥而至,而一是市场份额有基于人口数量的限制,二是食盐低价低利润的性质,只有上巨量规模的产销量,才能存活下来,才能积累高额利润,这两点,决定市场份额竞争必然激烈,大量的广告推广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像衣服鞋子一样,搞什么不管产品成本的品牌战略,这广告一打几年,费用不得了。这些成本必然加在食盐价格上,最终由普通老百姓买单。如果有民企私企打算先降价促销抢夺市场份额,市场地位稳固后,再涨价补亏赚钱,在现在食盐低价低利润的情况下,在增加了大量广告推广费用的基础上,还要降价促销,那就要看看,它是不是有天量资本拿来玩烧钱游戏了。别忘记,食盐是每天每个人都要吃的,而且极耐储存,中国13-14亿人口,还有一个群体叫中国大妈。

  (3)食盐市场化改革后必然涨价

  有人会问,市场化后,食盐经营企业多了,相互竞争,按中国企业的竞争套路,降价促销打价格战是第一选择,那么食盐只会降价,怎么还会涨价了?

  我草根陈劲松来告诉你,一是前面说过的食盐的特性,原料来源无穷尽且极容易取得、生产极简单、成本极低的大宗商品、生活必需品,具备这些特性的商品,都是微利的,尤其是在竞争情况下,不然有暴利可图,人人都去做,暴利还是变成微利了。所以,食盐是没有多少降价空间的,降一点点就到成本价了。对于食盐企业来说,必须具备足够大的规模,才可能略微降点成本,必须持续天量销售,才能积累大量利润、造就富豪。

  二是前面说过的私企民企完全是为追求利润而诞生、存续的,不可能长期以成本价销售食盐、给你普通老百姓白干。最多是为了推广宣传,在产品上市初期、及以后竞争需要偶尔极短期小量降价促销一下;至于几家大企业联合,先亏本卖几年,把其他企业挤垮,垄断后再提价获得暴利,这种可能性为极低,因为食盐是每人每天生活必需品,销量巨大,没有那么雄厚的资本来干这个。而且这么干违法《反垄断法》,极可能受法律制裁。

  当然,现在反对国企私有化的声音不小——我草根陈劲松就是一个,之前发过《“国退民进”才是真正的“与民争利”》表明观点——私营民营盐企在产品上市初期,极有可能先降一下价,一是为了打击反对食盐市场化改革的人,二是为了让普通民众接受涨价:

  首先,是做出姿态或造势,在全社会形成涨价是合理的、涨价不可避免或大势所趋的印象,让普通民众产生涨价不可避免、自己改变不了的心态;同时,也会让普通民众明白,再怎么涨价,也承受得起,毕竟1家5口一个月不过消费2-3斤盐的样子,现在普通盐总共才4-6块钱,营养盐低钠盐也才10-15块钱,就是涨价10倍,也不过40-150元,也能轻松承担。不过盐企就赚翻天了。

  其次,利用普通民众畏惧强权而能忍则忍、又贪小便宜的心理,先打折降价,让普通民众在无奈之余,产生占到小便宜的心理,然后再慢慢涨价——所谓无商不奸,不可能一下子涨一倍两倍的,让人接受不了——此时,普通民众就没什么抱怨了。此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反正,对于私企民企来说,只要有涨价空间,能够增加利润,就会涨价。

  如果在食盐市场化下,如果国家仍然实行食盐价格管制,设价格上限,那么,为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私营民营的食盐生产经营企业难免拼命压低成本,这又会导致上面说过的问题食盐流入市场。当然,即使国家设置食盐价格上限,也必然会留下充足的涨价空间的。所以,只要实行食盐市场化改革,食盐涨价就不可避免。常见理由比如,我们的盐是品牌,我们的盐是哪个地方产的,我们的盐有某种功能……所以价格高一些。

  那么,问题就来了。食盐价格上涨,受益的是数百个民营私营盐企老板,赚得盆满钵满、肥肠满脑,支付涨价代价的却是全国13亿人民。而如果食盐实行国企垄断专营,别说曾经很久不涨价,就是涨价,所得净利润,不还是要按规定上缴国库,从而用于国计民生等社会公共产品、多少能造福百姓不是?民营私营盐企所得净利润,分给老板后用来干什么,谁管得着?所以,我草根陈劲松宁可保持食盐国企垄断经营来涨价,不愿意食盐市场化后民营私营盐企来涨价,供那些老板们过糜烂奢侈生活、养二奶小三富二代什么的。

  最后,可以得出结论:

  正是现行的国家垄断、特许专营(最好改革成国企专营)、价格管制体制,勒住了市场趋利涨价的咽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期实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只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期实惠的政策、体制,才是正真的好政策、好体制。因此,食盐业国家垄断、特许专营(国企专营)就应该长期保持,就绝不能以张敬伟在《盐业专营之困与入市之利》中所说的“迟滞于时代发展”、“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垄断权益,而且由于政企不分,主体地位不明,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而且还享有定价权”这类空洞的口号为理由来改变。最公平的制度,是给人民带来长期实惠的制度,而不是导致极少数人暴富的制度。以上所说,其实写文章的都明白,只是不少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了一己私利,助纣为虐。

  正是这种国家垄断的特许专营,保证了食盐的质量和低价,从而没有因为食盐加重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没有因为食盐产生亿万级的暴发户、富豪,没有因为食盐加大贫富差距,在国家垄断、特许专营制度下,食盐是一种符合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商品。反之,如果食盐市场化后,因为市场巨大,加上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必然将私营民营盐企老板们造就成为亿万富豪、暴发户,从而加大社会贫富差距,加速社会割裂为对立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加重影响社会稳定,如果实施了我草跟陈劲松设计的《净利润再分配法——草根版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则就不会产生亿万富豪、暴发户,也不会贫富两极化、阶级对立等社会问题了。

  食盐在生产、中间流转批发环节,应该实施国家垄断、国企专营、全国统筹体制,并实施价格管制。并应该取消跨区域用盐罚款、全部加碘等不合理的制度,解决普通盐供应减少、非加碘盐买不到等问题。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