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青会 > 红色青年

成都“油条哥” 50次试验炸出“国标”油条

时间:2012-11-06 17:42:32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作者:

 

 

昨日,成华巷,李 刚在他的铺面炸制油条 摄影记者 程启凌

  成都商报记者 胡挺 实习生 徐志静

  成华巷1号,简陋的铺面,门口支着一口炸油条的铁锅———这就是李 刚的油条铺子。装油条的推车、店内的墙壁上“国标油条”几个字分外醒目,旁边还贴着油条检验报告。

  这是李 刚一年来多次试验的结果。为了降低油条中的铝残留量,李 刚进行了50多次试验。今年9月,李  刚将自己炸出的油条送到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检测,结果让他欣慰:油条中铝含量仅有16mg/kg,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铝含量的设定为小于100mg/kg。

  国标油条 诞生记

  50多次试验

  两次主动送检

  不加明矾—————加鸡蛋———加荞麦粉、玉米粉、汤圆粉……

  改用不含铝的膨化剂———调整每种原料的比例———改变面团发酵时间……

  两次主动送检

  第一次,送检油条铝残留量为43mg/kg

  第二次,送检油条铝残留量为16mg/kg

  油条与铝含量

  国家标准规定,油条等小麦粉制品中的铝残留量应小于或等于100mg/kg。在传统工艺中,明矾作为膨松剂经常在制作油条时使用。由于明矾含硫酸铝钾或硫酸铝铵,所以日常对油条的抽检,主要检测油条中的铝残留量。人体如过量摄入铝,会对脑部神经造成伤害,导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

  贴着检验报告卖油条 两小时卖了280条

  清晨6点40分,李 刚和妻子开了店门。这个简陋的街边小铺面,上午卖油条早餐,中午和晚上卖面,10多平方米的店内,只能安下四张桌子。前一天晚上,李 刚就揉了近30斤的面团,足够做200多根油条。“基本每天都能卖270多根。”他对成都商报记者说。

  7点,第一批油条出锅,人群开始聚拢在李 刚的店前,油条一根一根地卖出去。有人指着装油条的手推车上贴着的“国标油条”几个字问:“国标油条是啥子意思?”“就是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油条。”忙碌中的李 刚回答。

  在小店的墙上,关于“国标油条”的诠释更详细:墙上贴着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的检验报告。这份共有4页的检验报告显示:李 刚油条的铝含量16mg/kg。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铝含量的设定为小于100mg/kg。

  盖着大红印章的检验报告为李 刚拉来了更多的生意。之前,他每天只能卖掉170根油条左右,自从打出“国标油条”的招牌后,他每天几乎能卖250~300根油条。“还有人开车过来买。”昨日上午9点,李 刚停止卖油条,短短两个小时内,他卖出去了约280根油条,每根1元。

[1][2][3]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