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青会 > 红色青年

黄惠芬:思愁之路——记昆行

时间:2014-03-07 10:08:49  来源:作者原创  作者:黄慧芬

              YCA冬令营活动结束将近1个月了,慢慢回想,思绪良多。

    我的世界一向都比较简单,记事以来几乎就是读书、学习、工作这几件事。没有经过高考的洗礼,似乎一切都停在初中阶段,想事情也不喜欢往复杂处想。工作也是包分配的,在大学里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觉得成绩过得去,能顺利毕业就行。但是本人对世界一直都保持着颗好奇的心,也渴望着接触不同的东西。时刻保持着动力,

一切都归结于幸运吧,来了YCA昆明冬令营,认识了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现在觉得都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已经参加工作的我还能够参与到这次大多数大学生的活动中,感到很神奇,很荣幸,特别感谢陈名扬,为我们5个人争取到了这次机会。要不是他,绝对不可能参与到这次活动中。

到昆明的第一天就下雪了,春城下雪着实出乎我们的意料,同时,也对活动充满期待。做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在品言书馆参加了活动。当天来的是80岁高龄的李积德老人和她的老伴。别看他满头白发,讲起当年的事来依然意气风发、头头是道,毫不含糊。同情他的童年,虽然他是遗腹子,过着乞讨生活,在小学时,因为一副好嗓经小学老师的推荐,间接的改变了命运。听老人说,那个时候,真的是能吃饱饭就是自己对最大的理想。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些,通过想象,确实是件十分悲惨的事。到后来,老人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学习,只有小学文凭的他成了中国专家技术考察团的一员,成了当时这一方面的专家。努力确实能改变命运。最后,通过跟老人的交谈,老人希望我们能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取更大的福利。或者,专心做学问,有所建树。我感觉似乎读懂了什么,争取自己的生命价值最大化,与追求自己简单的幸福同行吧。

下午是78岁的易定怒老人的讲座。大伙都坐在品言书馆,倾听这位满怀激情的200号军共产老工人座谈。这位老人讲的更具体,甚至有自己的事迹出版刊物,是1953年第一批知识青年,19岁到昆明,1956年进厂,1969年当厂领导,详细描述了当时工厂的规模,及造枪的一些细节。不管怎样,亲耳听到别人的奋斗史多多少少都会有点触动,羡慕,佩服,上进的心的。

由于对历史了解的匮乏,晚上的讨论不能很明确有理有据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就在一旁听着,由于对小伙伴的见解也持质疑态度,所以,自己不能完全的融入到这个氛围之中。现在知道做准备的重要性,恨不得把当时的历史书全部拿出来啃掉,让自己对历史有个最初印象,至少能够自信的说出一二。

第二天阳光明媚,我们一行人在昆明同志的组织下,经李老师的讲解参观了部分大学、故居,地下党故址等,对历史多了一层了解。很多遗址保存下来的方式就是被修改成了饭店。有些人会觉得痛心疾首,其实又有何不可,任何东西不是完整不动就可能体现价值的。晚上是李老师边放录像边讲解的应用戏剧,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领域,没想到戏剧在政治上会有如此作用,也可以联想到很多偶然事件的某些背后秘密。原来世界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不过,同时,我也想,如果能花点心思把这种应用戏剧运用在教学上应该也会有成效吧。

听知青的故事时候,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一番他们当时的生活。难以想象那些日子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听张老师讲述自己当年当红卫兵跟着组织去见毛主席,路途遥远而又不辞辛劳往返的事,真的在想,毛主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这次的昆明实践活动时间虽短,却给了我很多思考空间。历史有很多值得质疑和探讨之处,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思考的也还够深刻,看问题只留在表面。希望这次活动后,能给自己很大动力,去努力的学习,去提升自己。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认识了一群有志气有动力的青年,也接触了很多新知识新观点。还聆听了老前辈的教诲。时间就这么走着,希望大家都有紧迫感,做自己认为该做的,有价值的。久未动笔,拙文见笑。

                                                   最远

                                 二○一四年二月二十五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