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旗文化

井底望天:亡文化比亡国更可怕

时间:2012-07-05 10:15:02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井底望天

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发生的现象,可以说是两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抗。

在古老、庞大和人口众多的中国,经历了过百年的政治统一的和平时代后,强调宇宙中有次序的等级和名份下的社会和谐架构的儒家政治体系早已深入民心,和意图实现这种政治理想的帝国官僚系统,互成表里。而作为这个系统的代表的天子处于宇宙之中心,通过严格遵循的儒家理想,类似于柏拉图的哲人王的身份,向万民示范着其道德教化的楷模形象。

在这个和谐次序里的个人,受限制于集体利益的约束而享有自身的个人自由。有知识的士绅在诗书中抒发其政治抱负,在科举中实现政治实践。没有知识的农工商兵,各得其所,自安于朴素和平静的生活。

在这种各安其命的和谐体系里面,个人服从于家庭利益,权利排在了责任之后,道德和法律凌驾于物欲和情欲之上,军人和商人受到了文官的控制。

而在这种体系下,形成的儒家价值体系的超然地位,又因为中国的多民族和多文化的帝国现实,符合朝贡体系下的天下这个超越民族和文化的文明系统。

在这个体系下的政治支撑,是官僚政治,经济支撑是农业经济。

那么这个庞大而衰老,缺乏活力的体系,面临的是强调军事战争、经济掠夺、领土扩张和国际贸易的西方新兴工业文明。

那个时候的西方文明,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发生变化。这种文明的文化观和世界观,是建立在维多利亚时代,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扩张主义的认知下。这种文明,强调的是民族国家、法治、个人权利、科学技术、基督教义和战争。

这两种文明的冲突,一开始是体现在战争上面。依靠农业社会产生的军队组织(尤其是当时的传统蒙古游牧经济已经衰落),当然不是工业化支撑的现代军队组织的对手。

记得我谈到元朝晚期的时候,以苏北盐场工人为主的军队,已经强于传统的蒙古游牧军队,差不多是同样的道理。结果就是在1840-1842年发生的鸦片战争,1857-1860年的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都吃了败仗。

当然试图同治中兴的自强运动没有成功,而导致了之后的1871年俄国侵占伊犁,1874年日本侵占琉球,1883-1885年法国侵占越南,1894-1895年日本侵占朝鲜,1898年租借地争夺,和1900年的义和团,这一系列的战争中,都没有获得胜利。

而由此造成的整个文明的衰落,都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不断地坍塌。

为了应付内外的危机和挑战,在面临西方文明的侵略之下不断步步退却,边败边走的中国文明,其知识阶层不断地寻求破解之道,企图以各种温和的或者激进的改革措施,来对文明衰落进行止损。但是这种探讨在思想上造成的分裂和混乱,更加与现实中的国家安全丧失、中央政治权威衰落互相恶化和影响,形成进入下行通道的恶性循环。

这种思想混乱局面,和1911年帝制彻底崩溃,各地地方势力公开割据的社会混乱,交相辉映。

直到20世纪中期,外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而产生了的毛泽东思想,才建立起一种新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的正统价值观念。

那么在今天,面对中国人的挑战似乎仍然严重。

首先,就是在19世纪中叶,中国人的天下观念,逐渐让步于西方的民族国家观念。这种向现代国家的转换,导致了中国传统帝国疆域的领土丧失(比如说蒙古),和某些内陆地区(比如新疆和西藏)仍然受到民族主义影响下的分裂威胁,也导致了中国与原朝贡体系下的藩属国的关系,还没有理顺。

在目前中国重现强大态势之下,与这些旧藩属国的外交关系,仍然需要思路来处理。

其次伴随着天下观念的丧失,出现的情况,就是放弃了儒家理想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转而接受西方文明倡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世界次序。即国际社会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丛林原则。那么在这种原则下,国家在全球体系下的实用主义和缺乏道义的行事原则,是否对国内本身的道德体系带来冲击。

虽然中国传统的政治统一观念,本来是作为达到天下太平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的工具,这个时候,就开始服务中国人如何跻身世界民族之林这个新的目标。

而西方文明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科技的船坚炮利,则是在科技发明逐渐衰竭的明朝末年,就被中国知识界慢慢开始接受。因此自强运动,首先就是解决了体用问题之后,努力寻找的第一个突破口。

这种对科学技术的完全接受,在后来越来越明确,最终出现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集体,居然全部是工程师的情况。

而这种对科技的重视,也是导致中国最终从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实实在在的达到了当时梦想的富国强兵的目标。

那么当一个国家的所有一切,都必须让位于富国强兵这个最重要的目标,而为此中华民族的几代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然后呢?

就像是日本的国家最高战略,是脱亚入欧,人家也做到了。然后呢?

那么中国人传统坚持的和谐,以人文本,均贫富的共同富裕,重道德轻物欲这些传统美德,是不是应该重新拿起来?

过去30年,为了扭转毛泽东思想里面的激进思维和过激路线,中国思想界进行了反省。从当时的客观情况来看,这种反思是必须的。因为如果不能解放思想,放弃坚持两个凡是,从而继续陷入阶级斗争是纲的误区,那么就不可能解决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但是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不论是富国强兵,还是四个现代化,都是可以达到的目标。那么当时的反思是否矫枉过正,导致把1949年之后形成的中国的正统的历史观的价值观念,给彻底抛弃的危险?

在这种思想和价值都缺位,伪造历史的所谓有良心的历史学家们的谬论,无不每日每夜试图摧毁这个体系的核心,那么当年那些希望坚持中华文化传统,同时学习和消化西方科技能力的前辈们,又如何面对?

中华民族生存和传承至今的文化价值体系,又如何可以保持下去?

亡国固然可怕,亡天下,然后亡文化,才更可怕。

 

本文原标题:井底望天读史笔记 - 清朝中叶的自强运动(二)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