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天下杂谈

明为:怎么办?同胞们别怕,拿起中医药自救!

时间:2022-12-31 23:12:19  来源:昆仑策网  作者:明为

1.jpg

 

一、新冠病毒究竟是什么东西

  

随着我们自己成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意味着每个家庭都必须要了解新冠病毒。否则我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就容易被人误导,以致人财两空,让邪恶势力的目的得逞。对于有条件请中医郎中抓药和进医院治疗的,可以忽略本文。

 

从2019年武汉疫情爆发,就有人揭露,新冠病毒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sars病毒(就是2003年的非典)和艾滋病毒的基因组装而成的生物武器,具有高传染性、强毒性和免疫逃逸性、寒性四大特性。

 

高传染性,是源于sars病毒。2019年以来的疫情、特别是今年12月份放开后的疫情,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们至今不清楚其传播的主要途径究竟是什么。说法很多,比如空气传播说、接触传播说、水传播说等。但是,有个现象非常明显,在近期大范围感染的情况下,仍没有出现感染症状的。比如,有一个90岁的老太婆,在全家人都感染的情况下(单独居住减少了被感染的可能性,但是在乡镇上生活,不接触新冠感染者,几乎不可能),她毫无症状。一种可能的猜测,是没有苗。还有某省会城市的一家几口人至今没有阳,也是没有苗的。这就意味着,人世间仍存有新冠病毒的克星或不可攻克的城防。

 

免疫逃逸性和强毒性源于艾滋病毒。所谓免疫逃逸性,就是感染新冠后人体不会如普通感冒那样产生抗体。这意味着,如果疫苗不能有效地阻止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逸性,那疫苗的预防效果将是值得怀疑的,甚至不仅不能成功预防,反而会导致自身原有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视而不见——产生免疫逃逸。由此产生新冠病毒的“强毒性”——明显带有人类智慧的病毒性。我们由此可以推断:(1)新冠病毒泛滥,最危险的不是第一波感染,而是感染次数越多越危险;(2)感染后出现免疫逃逸的情况最危险(这既可能出现在初次感染后一般感官所知的“症状消失”时期,也可能出现在再次感染时期),即感染者由于身体没有免疫系统的“应急反应”,所以病毒在悄无声息中就侵入肺形成“白肺”(有点类似于钙化)、侵入心脏导致心梗(也有人说是心肌炎)、侵入大脑毛细血管形成脑梗(高血压者往往会出现脑出血)。

 

“寒性”可能主要源sars病毒(也可能有艾滋病毒的基因表现)。(1)新冠病毒的寒性,可以从“乍寒乍冷”这个症状去判断。从中医来说,这是伤寒症(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确实也属于“重感冒”,但不是普通的重感冒)。(2)新冠寒毒侵入体内,除了支气管和肺容易受到感染(表现出咳嗽、咳痰)外,还有肠胃也比较容易受到感染(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严重者表现为上吐下泻)。(3)新冠病毒的毒性由于其“寒性”,在不同体质人身上、在不同地方又表现出差异。总体来说,寒湿之地毒性表现较强,燥热之地毒性表现较弱;阳性体质毒性表现较弱,寒弱体质毒性表现较强;老年人身上毒性表现较强(这也是老年人感染后去世较多的原因),青壮年身上毒性表现较弱,儿童身上毒性表现最弱(这也是疫情初期基本没有儿童被感染的案例的原因)。但是,现在有两个情况比较特殊:

 

一个是重庆贵州这两个寒湿之地致死率比较低(其它是否还有类似的情况不清楚)。究其原因,有的说,是感染的毒株毒性小,这种说法不符合中医的理论,也不符合病毒投放者灭绝中华民族的目的;最大的可能,是与两地的饮食习惯有关——喜食辛辣的食谱,如麻辣火锅、炖汤加生姜花椒、喝白酒、辣椒葱蒜蘸水等。辛辣食谱有祛寒湿的功效,新冠病毒的毒性被抑制。

 

一个是儿童出现死亡,这在南北方都有。现在作者所知道的,儿童死亡是源于新冠感染后的持续高烧。这意味着,在高烧出现的第一时间,家长没有采取正确的退烧方法——出汗驱寒退烧法,而且是一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时间。

 

二、拿起中医药保卫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

 

对于中医来讲,新冠病毒感染就是伤寒症,出汗驱寒排毒退烧是关键,剩下的,就是按照感冒的各种症状针对性地增加使用中(成)药就是了。

 

2.jpg

 

第一,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这已经在武汉抗疫等地方的广泛使用所证明了的,而且没有后遗症。在感染出现症状(比如,乍寒乍热、畏寒、发烧、咽喉发痒、鼻塞、流鼻涕、腹泻、消化不良大便不畅、呕吐)的第一时间,就使用清肺排毒汤,一般不会出现“筋骨重组痛”、“刀片喉”、“支气管炎”、“肺炎”等重症乃至“白肺”等后遗症的。

 

第二,甘草干姜花椒汤或红糖干姜花椒汤,预防治疗新冠病毒的家庭用方。该方是从《伤寒论》中的“甘草干姜汤”演变而来;没有灸甘草,可用红糖代替;没有干姜,家庭自备老姜也可。甘草干姜花椒汤:(灸)甘草12克,干姜6克(切片),花椒10-20粒,饮用水两三斤,煮水服用,感染者一日三次、预防者当茶水喝,三天为一个疗程。红糖干姜花椒汤:红糖50克,干姜6克(切片),花椒10多粒,饮用水两三斤,煮水服用,感染者一日三次、预防者当茶水喝,三天为一个疗程。感染者一般一个疗程后,就可转为预防者使用。

 

第三,老姜花椒煮水泡脚等辅助出汗驱寒措施。受寒毒侵染严重者或体弱者,仅仅喝上述汤药,不一定能出汗,排毒功效就会大打折扣,故可早晚用老姜花椒煮水泡脚(一盆水,老姜约8克、花椒约20粒)。最好是,先喝汤后泡脚。泡脚时间,一次至少15分钟,中途水凉了加热水至水温适度,出大汗即可。若喝汤泡脚仍不出汗,可考虑结合自身不适症状按摩脚底至出汗(脚底穴位反射区如下图,那里不舒服就按摩对应的反射区穴位)。

 

3.jpg

【脚底穴位反射区图】

 

若持续高烧不退,可针刺少商穴(手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出血5-7滴)退烧(一般半小时即可退烧,用针要消毒),若小孩高烧出现惊厥(俗称扯疯)还可采用“清天河水”按摩法,以急救(如下图)。

 

4.jpg

 

第四,禁忌。(1)高血压患者和心跳过速者,要慎用“甘草干姜花椒汤”和“红糖干姜花椒汤”,干姜是至阳之物。(2)阳性体质者(如赤阳之儿童),不用此两汤,感染新冠之儿童不在此列。(3)感染新冠病毒期间,禁食生冷食品和寒性食物。

 

三、中医药预防治疗一体化、常态化、家庭化、单位化

 

由于新冠病毒是一种生物武器,我们面临的是一场超级世界生物大战、是一场欲灭我中华种族的生物大战,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不知道下一次感染会在什么时候到来,我们不知道下一次会面临什么样的病毒,我们不知道下一次感染时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是否会及时作出应急反应、以提醒我们采取中医干预手段。由于这种种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我们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只能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持久作战方略——中医药预防治疗一体化、常态化、家庭化和单位化。

 

这意味着,我们每一个家庭要常备诸如干姜(或老姜)、花椒、红糖之类的常用食材和甘草,要常喝甘草干姜花椒汤或红糖干姜花椒汤(当茶水喝、若出现上火的症状,则停用一段时间或减少干姜用量。阳性体质者(如赤阳之儿童等),不用;高血压者、心跳过速者,慎用),一直到春夏之交气温升高到30度左右时(外部环境阳气盛,新冠病毒的毒性被遏制)。

 

这意味着,预防治疗新冠病毒要以家庭和工作单位为单位进行,否则,内部不能清零,反复感染、交叉感染的风险就会加大,就会增加预防治疗的难度和成本。这就意味着,在单位里,需要采取喝大锅汤的方式,人人喝汤、白天随时可喝汤。在农村,以家庭为基础扩大到整个院落,人人喝汤、白天随时可喝汤。每家人都养成早晚煮干姜花椒水泡脚的习惯,至少晚上要泡一次热水脚。

 

同胞们别怕,拿起中医,将新冠病毒淹没在新时代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属于中华民族的!  

 

【附录】

 

病例一:

5.jpg

【注:图中2022年SRC,应为2002-2003年的SARS(非典)】

 

病例二:

 

某54岁女士,感染新冠后一开始有点头疼,没有其它感觉,按平常感冒头疼治疗——吃了包头痛粉、睡了一觉,出了点微汗,醒后感觉舒服多了、头也不疼了。当天晚上,感觉畏寒,喝汤泡脚,没有出汗。第二天上午,连续两天无大便、胃感觉不舒服、头疼,继续喝汤泡脚,仍不出汗,下午按摩脚底胃和头部的反射区,大汗,头疼消失、胃不适感消失,晚上喝清肺排毒汤后,大便正常。第三天,喉咙不舒服,继续喝汤泡脚,汗出。第四天(12月28日)早上,喉咙有疼痛感,早餐前喝了两包板蓝根冲剂,饭后喝清肺排毒汤,泡脚出汗,下午喉咙疼痛感缓解。.......

 

病例三:

 

有一20多岁男青年,感觉畏寒,当天出微汗(没有吃药,仅仅口含花椒);第二天傍晚,喝清肺排毒汤和老姜煮水泡脚,汗未出,晚饭后睡觉,大汗。第三天早上喝汤泡脚、早餐后正常上班,晚上继续喝汤泡脚出汗;第四天,喉咙稍微有点干的感觉,继续喝汤泡脚;第五天,转阴,且无其它症状。

 

病例四:

 

有一20多岁男同志,被爱人转染(其爱人是医生),按照网红专家推荐的西药治疗,在经历了“筋骨重组痛”后,实在是受不了,转向喝汤泡脚方治疗,一天出汗、高烧退、“筋骨重组痛”大为缓解,两天无明显症状。现已采用喝汤泡脚预防治疗一体化、常态化、家庭化。再加强营养,辣子鸡、羊肉交替食用,培元升阳。

 

病例五:

 

有一61岁男同志,感染新冠后,用西药退烧,无表面症状后一个周,核酸检测仍是阳性。现转中医药治疗中。

 

病例六:

 

有一20多岁男同志,服用西药治疗,感染后10天,喉咙疼痛,咳嗽。现转中医药治疗中。

 

(作者系教授、博导;来源:昆仑策网)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文推荐

热评排行

点击排行